1、清华大学周易八字校训
清华大学的校训源自《周易》八个卦象的别号,分别是:
自强不息(乾卦):刚健自强,不畏艰险。
厚德载物(坤卦):包容万物,厚德载福。
健行不息(离卦):光明磊落,永不懈怠。
止于至善(艮卦):追求完美,止于至善。
日新又新(巽卦):不断革新,日新月异。
刚健有为(震卦):刚毅果断,勇于承担。
诚信忠贞(兑卦):诚实守信,忠贞不渝。
海纳百川(坎卦):包容并蓄,虚怀若谷。
这八个卦象的寓意与清华大学的办学理念高度契合,体现了清华大学的精神追求和教育目标。清华学子秉承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不断进取,勇攀高峰;以“健行不息,止于至善”鞭策自己,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怀着“日新又新,刚健有为”的信念,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践行“诚信忠贞,海纳百川”的原则,做正直守信、胸怀宽广的人。
清华大学的校训不仅是清华学子的座右铭,更是一种精神传承,激励着清华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学术殿堂中奋发图强,在社会舞台上施展才华,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2、1911年清华大学定周易中名句为其校训
1911年,在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的辛亥革命浪潮中,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正式成立。这所新生的学府,承载着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肩负着培养栋梁之才、振兴民族的重任。
在校训的制定上,清华学堂的创办者们别具匠心,将周易中的名句“行胜于言”定为其校训。这一校训,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清华大学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
“行胜于言”出自《周易·系辞上》,意为言辞不如行动更有力量。清华大学以此为校训,旨在告诫学子们,真正的学问不应停留在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付诸实践,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一校训,既激励着清华学子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又鞭策着他们怀抱实业救国、服务社会的远大抱负。清华大学的历代学子,在“行胜于言”的校训熏陶下,走出校园,奔赴各条战线,为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如今,清华大学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其校训“行胜于言”早已融入清华人的血脉之中。它不仅是清华大学办学的精神内核,更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时代风貌的体现。
3、清华大学的校训来源于周易中的两句话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一流学府,其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便是承袭自《周易》中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卦,意为学习天体运行永不停歇的精神,激励君子不断进取,自我完善。清华学子秉承此训,以勤奋不懈为荣,始终追求卓越,不断突破自我。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意为学习大地厚载万物的品德,勉励君子拥有宽广的胸怀,承担起社会责任。清华学子继承此训,拥有博爱包容之心,积极服务社会,努力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清华大学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时刻提醒学子铭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德,在知识海洋中不断求索,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成长,既成为学术精英,又成为心怀大志、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
4、1991年清华大学定周易为校训
1991年,清华大学在校庆70周年之际,郑重将《易经》中的“厚德载物”确立为校训。这一举措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易经》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源头之一。其中,“厚德载物”出自《坤卦》,意为厚德之人能够包容万物。清华大学选择其作为校训,体现了学校期许学子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厚德”一词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它强调正直无私、宽容善良、坚韧不拔等品质。清华师生以“厚德”为准绳,力求在学业、科研和社会实践中践行这一精神。
“载物”一词寓意着清华学子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学校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办学理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领军人才。这些人才在各自的领域中做出卓越贡献,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华大学以“厚德载物”为校训,既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又是面向现代发展。它激励着清华人追求卓越、服务社会,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