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文言文阅读”关注我们
◆◆◆
编辑 | 文言文阅读内容团队
《秋兴八首》其一
▼点击小喇叭,开始收听吧!
原文: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
点亮底部“在看”,坚持每日一读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秋兴》一组共八首,这是第一首。宋以前的感秋诗多以悲秋为主,杜甫《秋兴》八首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感秋诗所悲凉的内容并不一样,如杜甫《秋兴》所咏叹的是在秋色中思念故园、忧念国事之情。这首诗写巫峡的秋声秋色,美丽而萧瑟,壮阔而阴郁,以此衬托出孤独的诗人形象。整首诗既有力度,又非常精致,给人以丰富的感受。“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是对偶工整而句法紧缩凝炼的名句。之所以说它凝炼,因为“开”和“系”不但对称得好,而且都关联两项事物,开的既是丛菊,也是眼泪,系的既是孤舟,也是思乡的心。
杜甫七律中,这种例子非常多。如《宿府》:“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悲”和“好”都是活字,它们使这两句有不同的读法,可以是五二式的,也可以是四三式的,不同的断句法并没有造成语意理解的矛盾,而只是更丰富,同时它正体现出杜甫在七律这种体式上的运用自如,对偶工整而又绝不板滞,充满灵动之美。
尽管这首《秋兴》已经表达了非常丰富的内涵,杜甫更创制了连章体的表现方式,以容纳更多的内容。所谓“连章”,并不同于《古诗十九首》或陶渊明《饮酒二十首》那样的组诗,它们并非作于一时一地,事后也没有组织成有机的序列,只不过是属于同一主题或题材相同的一类。而杜甫的连章体是特指那些一题数首、数十首,而且首尾呼应,既各自相对独立,又有脉络可寻的律体组诗。
在杜甫的七百多首律诗中,这类连章之作有七十多组二百多首,数量是很可观的,当然这包括了五律和七律在内。五律的连章体,他的祖父杜审言就曾经作过,不过在杜甫以前,贯穿首尾、布置停匀的五律连章体并不太多,所以人们认为“连章律诗,创始于少陵”(郭曾炘《读杜札记》),至于七律连章,更是杜甫所独创。这组《秋兴八首》就是他的七律连章的代表作。用连章体既能充分发挥杜甫擅长七律的特点,又能把他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更为充分。而杜甫这种用律诗写组诗的方式,也极大地扩充了律诗的表现力。
诗中的意象以及其含义:
1)、玉露凋伤枫树林:秋天的“枫树林”:火红艳丽,暗指曾经辉煌的盛唐。“凋伤”意指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败。
2)、巫山巫峡气萧森:“气萧森”:萧瑟阴森。指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衰败的气象
3)、江间波浪间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山。暗指国家)
江上波涛滚滚,不平静。塞上风云变幻,也是不平静。整个天地都处于不平静当中。意指唐朝整个江山都陷入了战乱,战争风起云涌,国家不平静。
4)、丛菊两开他日泪:两开:开了两次,回家的事情等了两年,两年了想回家都未果。
5)、孤舟一系故园心:“孤”形单影只,思念故园,更令人觉得哀伤。“一”一直思念家园,然而国家战乱,故园还会安好吗悲凉由此产生
6)、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又是一年将尽时,同时又是一天的结束时,在这样特殊时刻,在外漂泊已久的游子更加思念故园。然而国乱如此,家还会存在吗诗歌到这里。虽然诗中没有一个“愁”字,那种浓浓的愁,那种国破家亡的悲凉感油然而生。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自宋玉在《九辨》中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以来,悲秋成为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旨,刘禹锡诗韵“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
(以上内容可上下滑动查看)
点“赞”和“在看”让我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