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李清照的满分作文
你的一生因才气而孤独寂寞;你的一生因战乱而颠沛流离;你的一生因愁情而衰怨凄美。我和你的距离是那么缥缈,却又是那么的贴近。你的蕙质兰心打动了我,令我陶醉。
古时人们普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可历史上有才气的女子不令其人,如西汉卓文君,东汉蔡文姬,东晋谢道韫等,而你的才华却比她们更胜一筹。穿越时空,请让我走近你,拾起你遗留数百年的片纸只字,句句优美,字字动人。品味你的词,我走进了你的心灵。当我品到“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我就仿佛看到你衰愁的眼神;品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又使我感受到你的寂寞、孤独与惆怅,这些优美的词句,是你美丽的化身,但最让我喜欢的数你的“三瘦”了。你喜欢以“瘦”字入词中,“瘦”字具有不可言传的魅力,可谓花瘦人瘦,怜花自怜,任谁是铁石心肠,也要为之动容。这“三瘦”。一是“新来瘦,非千杯酒,不是悲秋”我感到你的清冷无奈;二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花瘦”我体会到你的青涩和惜春情怀;三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感受到你无限的相思之情,更是无限凄婉。三句词中“瘦”均为点晴之笔,使人想到你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雪为肤的才貌情趣。你命运坎坷,却书写了婉约词风不朽的诗篇。你不让须眉,你以自己卓尔不鲜的这学才华得到了世人的公认;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
由此可见,你的才华堪与李煜并驾齐驱了。你的身世和命运让我同情,你面对逆境时的坚强又让我由衷地敬佩。我坚信,新时代的今天一定会有更多像你一样蕙质兰心的女子流芳百世,千古扬名。
二、关于李清照的诗词600字作文
李清照爱好文艺,从小就有好胜心,为了显示,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才能,她作诗喜押“险韵”,艺术上是最忌平庸。李清照幼年所下的这番功夫,为她在诗词创作上取得杰出成就打下坚实基础。
年轻时的李清照,性格活泼、开朗,喜好户外活动,有时在花园荡秋千,有时又和姐弟们到郊外赏景。她喜好自然,也写摹自然。如《怨王孙》,此词作者以亲切清新的笔触,写出暮秋湖上水光山色的优美迷人,表现了她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从情致上可以看出,她此时的生活是安静、平和、闲适、欢快的。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常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文人笔下的秋景,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然而李清照这首《怨王孙》中的秋景,展现的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见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这首词把她热爱自然的主观意识赋予了客观存在的景物,硬说成是水光山色要与人亲近,却偏说沙鸥白鹭舍不得人离去。词中虽写“红稀香少”,但毫无习见的悲秋迟暮之感。整个艺术境界充满了热情豪爽的朝气,跃动着青春的活力。
随着年龄增长,李清照从天真的少女逐渐变成大家闺秀,青春的情怀,人生的滋味,渐渐潜入她的心头。在有些词作中,她也体现了这样的感情,朦胧而羞怯,如《浣溪沙》、《点绛唇》。一个“湿”字,人的心情如天气由情转阴一样转而凄清,仅着一字,一个少女的伤春情怀便神情毕现。后一首中的嗅青梅,更是以动作写心理,把她的爱慕与害羞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宋代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她的诗词,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三、以渔家傲李清照写作文
1. 语文 李清照《渔家傲》 《渔家傲》是范仲淹的
秋天来了。带着一股萧杀之气,一步一步地迈向这荒凉的边塞。一切的一切,与那自小所熟悉的苏杭真是天壤之别——没有水,没有船,更没有桥。有的,只是这无尽的,苍茫的荒野。充耳的,不是家乡的吴侬软语,反之,是令人烦躁的马鸣,风号,和那雄浑的号角。千层峰峦的重围中,这唯一的城池也随着长烟落日缓缓地紧闭。
轻啜一口浑浊的酒水,不禁回想起了万里之外的家乡,那儿的温暖阳春,那儿的牛毛细雨……不过,那终究是梦,一个关于家的完美的梦,“匈奴未破,何以为家?”不能将胜利永远地铭在燕然之巅,我又凭什么回到那个所谓的“家”?不禁苦涩的暗笑。
窗外,又是那一轮惨白的“明月”,可它“明”吗?她怎知我们这些“无家”之人的苦闷?远方,那夜夜传出的羌笛之声又一次逼近,用它那种哀婉凄凉来骗取这全营的早已一文不值的泪水。这才发现,下霜了。
讷讷地凝望解衣镜中的我,竟已是白发遍首。这还是当年意气风发,誓以身报国的我吗?天知道!
抬眼望向营中,早该息了灯火的帐篷,却依然明着,虽只有那薄薄的一层毡布,我却不知他们会讨论些什么。战事?不会那么自命清高。从那闪动的烛焰中,我似乎也能感到那一份同我一样的惆怅,似乎也能听到那听不到的叹息,以及——看到那一滴军人脸上永远见不到的,滴在心灵上的泪。
2. 关于李清照的渔家傲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借神仙境界 抒壮阔胸怀——谈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
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
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词一开头就写:“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活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这里,“星河”,即银河。
意思是说,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胧朦。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象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
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象在银河中起舞一样。这是写天上的云彩,可谓千姿万态。
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所以,在它里面既有壮丽的一面,又有艰险的一面。
它展现出一个晨雾迷茫、云涛翻腾、滚滚银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这境界象是个仙境,作者就是在这仙境中经历着的。
所以,也渐渐地使她的梦魂好象回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去了。——“仿佛梦魂归帝所”。
“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
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去。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
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
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旁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
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两者象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
那么,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
“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蓬舟”,象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
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
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
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
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
3. (李清照《渔家傲》)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渔家傲》内容: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转载自第一范文网。
5. 渔家傲李清照的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6. 李清照的渔家傲改写现代诗 秋天来了。
带着一股萧杀之气,一步一步地迈向这荒凉的边塞。一切的一切,与那自小所熟悉的苏杭真是天壤之别——没有水,没有船,更没有桥。
有的,只是这无尽的,苍茫的荒野。充耳的,不是家乡的吴侬软语,反之,是令人烦躁的马鸣,风号,和那雄浑的号角。
千层峰峦的重围中,这唯一的城池也随着长烟落日缓缓地紧闭。 轻啜一口浑浊的酒水,不禁回想起了万里之外的家乡,那儿的温暖阳春,那儿的牛毛细雨……不过,那终究是梦,一个关于家的完美的梦,“匈奴未破,何以为家?”不能将胜利永远地铭在燕然之巅,我又凭什么回到那个所谓的“家”?不禁苦涩的暗笑。
窗外,又是那一轮惨白的“明月”,可它“明”吗?她怎知我们这些“无家”之人的苦闷?远方,那夜夜传出的羌笛之声又一次逼近,用它e799bee5baa6e4b893e5b19e那种哀婉凄凉来骗取这全营的早已一文不值的泪水。这才发现,下霜了。
讷讷地凝望解衣镜中的我,竟已是白发遍首。这还是当年意气风发,誓以身报国的我吗?天知道! 抬眼望向营中,早该息了灯火的帐篷,却依然明着,虽只有那薄薄的一层毡布,我却不知他们会讨论些什么。
战事?不会那么自命清高。从那闪动的烛焰中,我似乎也能感到那一份同我一样的惆怅,似乎也能听到那听不到的叹息,以及——看到那一滴军人脸上永远见不到的,滴在心灵上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