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是什么意思(终于明白了色即是空是什么意思)

色即是空是什么意思

在写这篇文章前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色即是空讲的是“色欲”方面的道理,直到在“得到”粗览了科学作者、进化心理学学者罗伯特·赖特的《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的电子书才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科学作者讲佛学, 让我有点好奇)。清明假期,在朋友圈看到不少追思,更触发了自己心中的牵思和某种难以释怀的悲伤,也就更有“动力”写此学思

先来定义什么是色?

我们是戴着有色眼镜观察世界。我们一直都在赋予周围事物内涵,我们眼中的世界,就是一个充满了“色”的世界——这就是赖特对“色”的解释

我喜欢的专栏作者万维钢老师分享过一个有关杂草的故事说以前他家刚买房子的时候,那个房子的草坪长得很好。后来因为不怎么维护,草坪上就长了一些杂草,什么蒲公英之类。有时候他看着难受就会把杂草拔掉。父母到美国来看他们,有一次看见他在拔杂草,就问为什么要拔蒲公英。他们说,蒲公英开一些黄色的小花,点缀在草坪上不是挺好看吗?父母是从欣赏大自然的角度出发,认为蒲公英挺好看。而他则是从维护草坪的角度出发,认为蒲公英破坏了草坪。所以蒲公英到底是不是杂草,到底应不应该被允许长在那里?你看,我们赋予世界的内涵都是主观和充满矛盾的,“色”会影响我们对真实世界的体验

那如果不带有色的眼镜看,世界是什么样的呢?赖特说,也许那将是一个“无色”的世界,而“无色”会让你感到世界是“空”的:
首先当你认识到空和无色的时候,再去看万事万物,你看到的东西就会比以前看到的更真实
其次,人们对这些东西先入为主的各种感触,其实是不真实的
——这就是“色即是空”

我们都知道“苦”是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当年,释迦牟尼就是因为看见了“生、老、病、死”四种“苦”之后,才决定开始修行的。那么“苦”到底是什么意思?是说这个世界故意让我们受苦?还是说苦不苦跟人的修为有关,觉悟者是感觉不到苦的?比如有一个说法,是之所以觉得苦,是因为“执着”。如果你不那么执着,就不会那么苦。赖特认为“苦”就是不满足,这在佛学上也有根据

有人考证早期佛教原典中的“苦”,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不满足”。对此书中找到了一个基于进化心理学的解释。我们都知道,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传播自己的基因。为了传播基因,我们就要做各种事情,吃饭、生孩子、竞争、获得声望等等。但人毕竟是有思想的生物,也许有的人就想看看大自然的风景,享受岁月静好,对传播基因没兴趣,那怎么办呢?自然选择怎么才能让我们“乐意”去做上面说的这些事情呢?

进化设定我们的快乐必须是短暂的,因此我们永远都不会满足,而这就是人生的“苦”。同时,进化设定我们的各种情绪并不能反映真实世界,所以烦恼可能是“空”的。所谓“空”,并不是说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是空的,而是说我们赋予万事万物的“内涵”,是空的

人难道不也是这样吗?在做某个事情之前,我们觉得做这件事会有多么快乐,可是真正做了之后,又感觉到很空虚。这就是苦,你永远都不会真正满足。所谓快乐,也可能其实是个错觉。现代脑科学告诉我们,人的情绪不过是生化反应的结果,是飘忽不定、不可捉摸的浮云,不是你本身,不要太当真;而佛教早就告诉我们,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仅仅是色即空,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一切都是虚幻的,你又何必为了追求或逃避虚幻的东西而苦了自己?

而心理学家罗伯特·扎荣茨则认为,其实我们看任何东西都会自动赋予意义。比如字母“Q”,如果你联想到 QQ,你会有一种亲切感;如果联想到“阿Q”,你会有别的感情。总而言之,我们对一切事物都是有感情的。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我们之所以要带着感情色彩去看万事万物,然后衍化出种种情感,是自然选择给我们大脑的设定。凡是看上去对传播自身基因有利的,我们就认为它是好的,就贪,反过来就是坏的,就嗔。你可以把佛法当成一个超越自然选择的方法。为什么要超越自然选择呢?因为自然选择的设定具有天生的不合理性。赖特说,自然选择给每个人的基本假设就是,你是特殊的,你比别人重要。我们总是从自我的视角出发,去判断好坏。但是这个基本假设不可能是正确的,因为全世界有这么多生物,不可能每个生物都比别的生物重要,不可能每个人都特殊

一块腐败发臭的肉,从人的视角来看,它里面有细菌、对健康有害,显然是个坏东西。但是从细菌的视角来看,腐肉恰恰是它们繁殖的温床。这也是“色即是空”。认识到这一点,这块肉就是一块肉,并不存在好与不好

根据佛教的说法,宇宙有三个基本现实:
一切事物都会不断变化(诸行无常)
一切事物都没有永恒的本质(诸法无我)
所有情绪都是苦的、没有什么能永远令人满意(诸漏皆苦)
——就算你能够探索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人的大脑、大脑细胞,就算你能够探索一切,你也无法找到永远不变的东西、永恒固定的本质,更无法得到永远的满足

从有限经验所得到的结论,可能不是真理,只不过是真相在一个特定维度的投影而已。用柏拉图的话讲,它不过是一种幻象。一般人任由外部环境发生的事情影响自己的心情,像任由外力演奏的钢琴;积极心理学家说,这是不明智的,诚然,我们无法控制外部客观世界发生什么事情,然而我们可以控制你对客观发生的事情的主观感受,客观世界是虚幻的,主观感受才是真实的;佛教的境界更高,强调主观感受也是不明智的,我们的主观感受也是虚幻的,不仅仅感受是虚幻的,我们的想、行、识都是虚幻的

这半年时间,爷爷的去世、两位特别熟的年龄相仿的朋友突然的离去、没没看到父亲日渐衰竭的身体而自己无能为力,就会突然间黯然神伤,也会在某一瞬间莫名恐惧,今天的这篇文章,某个角度来说是来为自己寻找一份释怀,看看能否因为参悟生死皆是色,皆是虚幻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讲,不要惧怕死亡。对死亡的恐惧所带来的痛苦,比死亡本身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更大。伊壁鸠鲁受到了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影响,他接受了德谟克利特朴素的原子论思想。他们认为,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的,人死之后,灵魂原子离肉体飞散而去了。因此人死后并没有什么死后的生命,所以,人一旦死亡,灵魂和意识就消失了,那么,恐惧也就消失了。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其实只是对死亡本身的无知。伊壁鸠鲁讲过这样一句话:“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因为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死亡来临时,我们也不再存在了” 

传说伊壁鸠鲁的墓志铭(拉丁文Non Fui, Fui, Non Sum, Non Curo),意思是:我曾经不存在,后来我存在;现在我已死,而我不在乎

希望,这能带领我们参悟色即是空!

色即是空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