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都护府
安史之乱中断了盛唐,也停止了大唐王朝向西扩张的脚步。加上接踵而至的吐蕃入侵,这种出于外力而非主动战略收缩带来的中断使大唐西域数十万军民与中原彻底隔绝,并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持了数十年,直到全军覆灭。
西域,是大唐永远的痛。
【大唐在西域统治的衰落】
安史之乱过程中,唐王朝为了平叛,从当时最强大的西北各路大军中抽调了数万精兵进入中原,这只久经战事的天下强军果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带来的问题是西域空虚。
西域当时分别由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分南北镇守,负责防御南方的吐蕃、北方的回鹘,并分别守卫丝绸之路南北通道。
最初李世民初开西域的时候,只留下唐军3万负责镇守,在龟兹国都(今新疆轮台附近)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后来虽反复与吐蕃争夺安西四镇,但总的来说唐朝占优势,逐渐形成惯例,每年增兵千余人,并把有罪的人贬谪到西域戍守。
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期,设立的十大节度使,西域占了两个,分别是安西节度使和北庭节度使,军队编制数量分别是2.4万和2万,而不断的移民使西域逐步进入农耕化,仅北庭都护府各城民众数量就达到了10万。
二线是河西节度使(甘肃武威)、陇右节度使(青海),这是大唐中原核心区域外围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大唐军队数量仅少于安禄山所在的范阳的军队最密集区域。
从初唐到盛唐,唐王朝在西域就以这几万唐军为核心,以夷治夷,统御这万里疆土。面对南、北、西三个方向的异族骑兵,把异族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到西域,从而为整个中原西部带来了和平和安宁。
同样,从初唐到盛唐,西域五十七国、十姓部落臣服于大唐,朝贡络绎不绝。产自西域的各种特产,包括阴牙角(象牙角)、速霍角、阿魏截根、罔砂、绯毡、偏桃人(扁桃仁)同样络绎不绝的送到长安,成为大唐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吐蕃入侵,泣血相守】
安史之乱后,吐蕃的进军方向直指中原腹地,甚至占领了长安十五天;之后仆固怀恩叛变,吐蕃可以直接从陇右进入河西,占领了这两块中原与西域联系最关键的区域,河西走廊被切断,西域与中原断绝联系。
这时,安西都护府的守将是郭昕,郭子仪的侄子,北庭都护府的守将是李元忠,他们在抵挡吐蕃和回鹘入侵的同时,不断派人与中原联系,但都淹没在乱军和茫茫大漠之中,没有人到达长安。
经历了唐代宗时期,到了唐德宗继位后2年,西域的奏报终于绕路北方到了长安,西域已经失去联系17年了。
(阳关遗址)
本来已经对西域不再抱有希望的唐德宗君臣大喜过望,派遣信使从北方回纥一些友好部落的区域到了西域,正式任命郭昕、李元忠为安西、北庭大都护,分别封为武威郡王和宁塞郡王,部下将士升官七级。
其中,伊州刺史袁光庭在伊州坚守了数年,吐蕃千方百计软硬兼施,一直无法攻破城池。直到兵尽粮绝,袁光庭先杀了自己全家,然后举火自焚。
这种情况,在安西和北庭,绝对不会是唯一一次。
正如唐德宗的诏书中所说的:“自关陇失守,东西阻绝。忠义之徒,泣血相守。慎固封略,奉遵礼教。皆侯伯守將,交修共治之所致也。”
但唐德宗时期,吐蕃入侵的压力,藩镇叛乱的压力,大唐无力西顾,无法向西域援助一个士兵、一粒粮食,西域只好继续孤军奋战。
双方联系保持了数年,三年后,给郭昕和李元忠加封为左右仆射。又过了两年,李元忠去世,追赠司空,由杨袭古接任北庭大都护。
当时的北庭,情况已经非常危急,“时民久饥困,食新麦过多,死者甚众”。估计是当时的麦子有病害,北庭军民已经缺粮,不管好坏都吃到肚子里了。
但这也是西域和中原的最后一次联系记录了。
【安西、北庭都护府的陷落】
为了对抗吐蕃、并与中原取得联系,西域唐朝军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地的沙陀、回鹘势力,原本是西域唐军的藩属势力,但失去了身后祖国的支持,反而需要借助异族的力量来保护自己。
北庭都护府依附于回鹘,才得以买路传递信息。
史书上的原话是“蕃性禽兽,征求无度,人不聊生。”“自是,道虽通,而虏求取无涘”北庭都护府的军民成了回鹘圈养的奴隶,这样前后坚持了26年。无奈之下,最后一任北庭都护府统帅杨袭古带领最后的二千战士离开北庭东归,余下平民向吐蕃投降。
而回鹘还在与吐蕃争夺这块区域的统治权,让杨袭古参战。结果此战回鹘和唐军联军大败,杨袭古的唐军仅余一百六十人。之后,回鹘打着送杨袭古回中原的名义,诱杀了这位北庭都护府最后的将军。
是冬,长安无雪。
至此北庭都护府陷落,一共存在了89年的时间。
安西都护府与中原彻底断绝了联系,只知道最东端的西州(高昌)一城仍在坚守,但很快也被吐蕃攻占。
大唐君臣以为安西都护府早已全军覆灭,并写到了史书当中。但根据近年有关学者研究,郭昕又坚持了近20年,直到唐宪宗时期(公元808)年,才城破殉国。
郭昕,也被后人称为铁血郡王。
(唐安西都护府遗址-新疆交河故城)
【西域对中原政权的意义】
王夫之先生对西域的重要价值有一段评论:
自唐朝把西域纳入中国版图之后,西域就成为双方的必争之地。只要西域一天在大唐手中,吐蕃就不敢放开手脚从北方入侵中原,只能从蜀中入侵。而蜀中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吐蕃失去了骑兵的优势,这是韦皋等人能在蜀中屡次大破吐蕃的先决条件。
“拓土,非道也;弃土,亦非道也;弃土而授之劲敌,尤非道也。”
王夫之先生还对明初朱棣时期对西域的放任表示痛心:
“永乐谋国之臣,无有如邺侯者,以小信小惠、割版图以贻覆亡之祸,观于此而可为痛哭也。”邺侯,指的是唐德宗时名相李泌,在他的建议下,吐蕃才被削弱。
吐蕃一直没能对中原形成致命威胁,西域的作用可想而知,尤其是安史之乱后西域、北庭大唐军民的三十余年坚守,才给了大唐削弱吐蕃的机会。
而明朝,一直没有真正控制西域,为后来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 2024年06月25日
-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