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蛋白偏高的原因
作者:黄昏
一天上午,刚走进科室就听到同事告诉我,血液科医生催促我赶快看下一患者的骨髓涂片,想尽快了解患者情况。
我以为病情较重就立马穿上工作衣赶快找出该患者的骨髓涂片,经染色、晾干在显微镜下油镜观察,骨髓涂片细胞显示正常骨髓象,成熟红细胞未见成缗钱状排列,这时我心中产生了疑问,那为什么主管医生想尽快了解骨髓涂片情况?该患者又为什么住进血液科呢?
带着这些疑问拨通了血液科电话,主管医生说该患者在下级医院体检发现球蛋白明显升高(具体不详),现在主诉头晕乏力,家属想排除多发性骨髓瘤。听到这里,我反而更想知道为什么球蛋白会升高?是真的升高吗?
现在我跟大家一起梳理一下球蛋白增高的常见原因和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典型临床症状及常见的异常检验报告:
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球蛋白大部分在肝细胞外生成,它与人体的免疫力有密切关系。
球蛋白偏高通常是因为机体受到外来病毒的侵袭而免疫系统为了对抗外来病毒,从而导致球蛋白增高,其次当人体肝脏发生病变,比如肝细胞有炎症时就会导致球蛋白增高。
球蛋白分为α1、α2、β和γ四种球蛋白。
01当肝脏发生炎症时,α1球蛋白会增加,此时表示病情较轻;
02α2球蛋白可以反映肝炎病变的严重程度,在病毒性肝炎的早期,α2球蛋白多数保持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以后会逐渐增加。当肝癌和胆汁淤积时,α2就会升高;03β球蛋白在胆汁淤积性肝脏病变时,多数会增加;04γ球蛋白几乎在所有的肝胆类疾病时都会增加,若γ球蛋白持续升高而没有其他原因解释时,往往意味着病情恶化,已经转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重型肝炎时,γ球蛋白有可能会明显升高。05另外,对于其他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骨髓瘤、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也会引起球蛋白增高。
无症状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以下两条标准:
1、血清单克隆M蛋白(IgG或IgA)大于或等于30g/L或尿M蛋白大于500mg/24h和/或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为10%-60%。
2、无相关器官及组织损害(无血钙升高、肾功能不全、贫血及骨病等终末器官损害表现,无浆细胞增殖导致的淀粉样变性)。
典型临床症状:
1、骨骼疼痛和病理骨折。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和破坏,因此骨骼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同时也会引起高钙血症;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处骨折同时存在。
2、贫血和出血。贫血较常见,为首发症状,早期贫血轻,后期贫血严重,晚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症状。
3、肝、脾、淋巴结和肾脏病变。肝、脾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器官肿大或者异常肿物需要考虑髓外浆细胞瘤或者淀粉样变,增高的球蛋白可累及肾脏引起肾功能检验指标异常。
4、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可出现肢体瘫痪、嗜睡、昏迷、复视、失明、视力减退。
而该患者主诉头晕乏力,无肝胆疾病和感染等疾病,未见典型的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症状以及其他的不适,接着我查询了患者前一天的检验报告,血、尿常规正常,甲功五项正常,肾功能和血糖正常,而肝功能中除了总蛋白116g/L(参考值65-84g/L)和球蛋白71g/L(参考值25-40g/L)较高外,其他指标均正常,同时总胆固醇10.60mmol/L(参考值2.07-5.10mmol/L)与甘油三酯23.50mmol/L(参考值1.05-2.27mmol/L)明显增高,尤其是甘油三酯极度增高,生化报告备注标本重度脂血,结果仅供参考。
看到这样的生化报告我立马猜想到极度增高的甘油三酯可能会导致总蛋白或球蛋白的假性增高,后来就向生化老师请教,得知总蛋白是用双缩脲法检测的,受血清浊度影响较大(乳糜超过0.1%就影响),白蛋白是用溴甲酚绿法检测的,受浊度影响较小(乳糜超过1.6%才影响),球蛋白是总蛋白减去白蛋白算出的,总蛋白假性增高必然引起球蛋白假性增高,昨天生化老师已经告知临床最好将血脂降下去再重新检测。
于是就跟主管医生简单沟通了这一情况,当天主管医生再次送检了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和血常规,并加做了血沉,心肌酶,免疫球蛋白A、M、G,β2微球蛋白检验以及血清蛋白免疫固定电泳,当天脂血程度较前一天明显减低,总胆固醇7.30mmol/L,甘油三酯10.20mmol/L,总蛋白和球蛋白的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而其他检验结果也均正常。通常情况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某一类免疫球蛋白要增高,血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会升高,血沉会明显加快,髓片中的成熟红细胞成明显的缗钱状排列等等,而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诸多检测报告都不支持多发性骨髓瘤,基本可以排除多发性骨髓瘤,应该是高血脂导致的头晕乏力,经降脂治疗后头晕乏力症状消失。
启发
该案例在告知我们遇到脂血标本尤其重度脂血标本时,要考虑到血清浊度对某些检验结果的影响,要把化验结果与临床情况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最好在消除影响因素后再次检验,力求结果准确,帮助临床医生找出真正原因,才能正确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才能真正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因此,检验与临床在疾病的诊治中有分工又有合作,遇到异常结果应及时与临床沟通,积极寻找临床资料,找出原因所在。检验人员比临床医生更容易掌握实验室的第一手资料,在检验领域更专业,应积极与临床医护沟通,对进一步的检查提出建议,不仅使病人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也使我们与临床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
编辑:Bling 审校:R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