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大学新冠病毒研究引发关注:新毒株致死率高达80%

波士顿大学新冠病毒研究引发关注:新毒株致死率高达80%

最近,波士顿大学的研究引发了广泛关注,该校研究团队成功制造了一种新的新冠病毒毒株。这一新毒株的致死率高达80%,并引起了病毒学界和公众的高度警惕。波士顿大学表示,这种新变异毒株是Omicron(奥密克戎)和新冠病毒原始株的组合。与之前的小鼠实验相比,感染该新毒株的小鼠的死亡率显著提高,显示了其潜在的危险性。

研究背景

此次研究出自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化学副教授Saeed的团队,相关研究成果于2022年10月13日发布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新冠病毒致病性的来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者们采用了Omicron BA.1毒株的S(刺突)蛋白,替换了新冠病毒原始株的S蛋白,以观察其对致病性的影响。

实验经过与结局

研究者通过进行细胞实验,将新毒株Omi-S与原始毒株和野生型Omicron进行对比。结局表明,Omi-S的感染能力虽然弱于原始毒株,但其病毒滴度显著高于Omicron。在小鼠实验中,感染Omi-S的10只小鼠中有8只死亡,致死率达到80%,然而原始毒株的致死率更高,达到100%。

为了进一步探讨Omicron的中和抗性是否由特定S结构域突变引起,研究小组对Omi-S和Omicron的免疫逃逸能力进行了评估。结局显示,Omi-S的免疫逃逸能力与Omicron相当,然而其整体致病性显著高于Omicron。

S蛋白的研究

在进一步的实验中,研究者感染了ACE2/TMPRSS2/Caco-2细胞、Vero E6细胞和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肺泡2型上皮细胞(iAT2),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和空斑试验监测病毒传播情况。结局显示,新毒株Omi-S的传播速度明显快于Omicron。

特别是在K18-hACE2小鼠中进行进一步实验证实,感染Omi-S的小鼠在体重上显著下降,临床评分也显示出其健壮状况迅速恶化。这表明,Omi-S对于小鼠的致病性显著高于Omicron。

与展望

这项研究的结局提示我们,S蛋白在Omicron的致病性中影响有限。重组新毒株Omi-S的传染力和致死率介于原始毒株和Omicron之间,且具备Omicron的免疫逃逸能力。虽然这些发现为我们深入领悟新冠病毒的变异提供了重要信息,但也引发了伦理上的重大挑战。

病毒重组研究在科学界虽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潜在危险性亦不可小觑。波士顿大学的这一研究将怎样推动新冠病毒的进一步研究和疫苗开发,仍需更多关注和探讨。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能够找到更有效的应对措施,来抵御可能出现的新一轮疫情挑战。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