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生平经历(苏轼一生简要概括)

苏轼的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然而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的智慧品德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进京应试

苏轼像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农历虚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

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二人正锐意于诗文革新,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造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苏轼一生经历概括?

他的生活情形:不是被贬官,就是奔波在正在被贬官的路上。

他的爱情:一生有三位深爱他的妻子,却都死在了他的前面。

他一生坎坷,颠沛流离,却是北宋文学界第一大V,粉丝上至皇上太后,下到市井百姓,他随便发个表情符号,都有上百万的转发量,甚至连高丽、辽国、西夏这些民族的粉丝都来为他点赞。

他被嫉妒他的小人所陷害,屡屡把他发配到远离京城的地方,但他所到之处,皆有鲜花为他盛开、清风为他送来。

每每提及苏轼,似乎很多人都喜欢拿他和李白、杜甫比较,他有李白的豪放,务实方面胜于李白;他有杜甫的为民之心,豁达方面又胜于杜甫。纵使苏轼的仕途不是那么的顺利,然而无论他在何处,总给一方百姓带来福利;而在独立的想法上,他也追求了空明旷达的境界。林语堂先生对他至为推崇,林语堂小编认为‘苏东坡传》的写到:“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想法,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想法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呈形,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一个记忆。然而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想法的高兴,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这段话在字面上强调了苏东波的出世旷达,而如果将他所采用的地方政策和取得的地方政绩与他的文字相结合的话,我们也能感受到这段话中所表达的积极的入世态度。

关于苏轼的生平典故

下面为三个著名典故:

1、年少轻狂。

苏东坡少年时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一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不识书中字,老妪借此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反唇相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3、暗助新郎。

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启,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苏轼的生平经历

苏轼的生平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苏轼二十一岁以前,苏轼的父亲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自己深受其父影响。这一阶段,苏轼对于政治特别乐观。第二阶段,嘉佑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写了《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第二名。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王安石变法时,苏轼的许多师友,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苏轼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使他不容于朝廷。此时苏轼心中产生了渴望改变朝政的想法,也为他后来遭受种种磨难埋下伏笔。第三阶段,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苏轼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经历几复几贬,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五岁。

苏轼的生平字和号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其中一个,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其中一个。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其中一个;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生平:嘉祐二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的想法性格以及生平

苏轼既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又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灵魂。他在政治上坚持儒家入世的灵魂,在生活上较多地采取庄禅旷达的态度,执著超脱,无往不可,这种人生境界对宋人及宋代以后许多文人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人格魅力在古代历史上少有伦比,就受后人关注着的广泛程度而言,他在历代作家中也是无人可以比拟的。苏轼在诗、文、词的创作上取得了全面的成就,是文学史上少见的文学全才。

1、苏轼的散文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代表了宋文创作的高峰。

2、苏轼的诗有广泛的题材和多样的风格,体现了过人的创造才情和艺术表现能力。在内容、形式、手法、语言等诸方面都突破了前人窠臼,往往将诗歌写得超迈豪纵而又有隽永的韵味和浓郁的诗意。苏诗不仅显示磅礴的气势,表现深婉的情致、绰约的风韵,还常常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苏轼又是学问渊博的大学者,无书不读,其诗也相应表现出浓厚的书卷气,成为以才学为诗的典范其中一个。

苏轼生平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唐宋八大家其中一个。

苏轼出身智慧分子家庭,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嘉祐二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宋徽宗时苏轼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苏轼为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苏轼生平经历

1、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2、嘉祐元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进京应试。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

3、熙宁四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

4、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在常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而且远离了京城政治的纷争,能与众多朋友朝夕相处。苏轼于是选择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

苏轼生平娶了几许老婆

三个。

1、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

2、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

3、苏轼的第三任妻子叫王朝云,原是他的侍妾,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

宋苏轼的作品和生平

作品有《赤壁赋》《范增论》《贾谊论》《记承天寺夜游》《游金山寺》《进策》《海棠》《题西林壁》《花影》《赠刘景文》等。

苏轼生于公元1037年1月8日,于1101年8月24日逝世。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苏轼进士及第。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其中一个。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