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农业统计分析报告论文 如何抓好农业生产

只有认真写好统计分析报告,把分析结局生动地表达出来,才能充分发挥统计职业的影响。

如果有了分析研究的结局而不会进行文字表达或表达不清,使人看了不得要领,那么占用的材料再多,分析研究的成果再好,也不易让人接受。

可见,认真进修和编写统计分析报告是特别重要的。

有些统计人员对收集整理统计资料,编制报表比较熟悉,但对写统计分析感到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虽然知道统计分析的重要性,但写起来常常没有头绪。

本人就几年来从事农业统计职业,特别是在写农业统计分析报告中遇到的难题谈一点体会。

一、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结构 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一般应包括: 1、说明所要分析难题和基本情况。

这是分析报告的开头部份。

这部份应把所分析的是何难题和分析难题的基本情况交待清楚,使人一看就能知道报告所述事物总的面貌和特点及所涉及的主要方面。

如《1997年XX县夏粮预计产量分析》一文,开始必须交待夏粮调查的基本情况,调查抽样技巧,以及抽样结局。

同时可以概括地描述该年夏粮产量的主要特点。

分析难题的重点要突出,不能含糊其词,不要使人摸不透主要讲何。

因此切忌罗列现象报流水帐。

2、围绕难题开展分析。

这部份内容是文单的重点,要求把开头部份提出的所要分析的难题进行合 逻辑地、实事求是地分析。

要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和农村经济在改革开放中提高情况作出准确判断,对农业生产和农村职业的成绩及其取得的缘故,存在难题及生产的缘故分析得恰如其份,符合客观实际而具有说服力。

如上面举例一文中,要对夏粮的增减产缘故分析出来,是何缘故导致增产(减产)。

分析报告既要谈成绩也要写难题,做到分析透彻,论据充分。

3、提出建议和措施,这是全文的小编觉得部份。

这部份内容要与前面提出的难题密切联系。

建议和措施不是凭空想象、闭门造车的,而是要通过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针对难题提出改进职业的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如上例中,夏粮预测产量尚没到手,特别是后期管理如抓得不好,增产形势也会变成减产的现实,因此,在分析报告的最后必须指当前夏粮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难题,提出后期管理的主要措施或要注意的难题。

这样的分析报告就比较全面了。

二、统计分析报告的几点要求 1、统计分析报告要有针对性。

统计职业的服务主要是对经济职业起决策影响的各级领导。

因此,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必须是各级领导所关心的难题,这样才能有的放矢,适应领导的需要,使统计报告发挥应有的影响。

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选准题目。

在职业中往往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有些统计分析报告水平并不高,但由于内容适合领导需要,而受到重视。

题目选准了,统计分析报告的适销对路难题就解决了一半,因此,选准题目至关重要。

如上面举例的,正题可以用《夏粮丰收在望,管理还需努力》,副题可用“——XX县基点调查夏粮产量预计分析”。

最好每篇文单有总深入了解,每个大段又有小深入了解。

使人一看总深入了解,就能领悟这篇文单内容;一看小深入了解,就懂得你要阐述的论点。

深入了解不能太长,要恰到好处。

要做到深入了解醒目,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文字精炼。

2、统计分析报告要有政策性。

( 这个难题不需详细讲了)。

3、统计分析报告要有时效性。

各级领导部门的职业在一定时期内都有一个中心,如果我们提供的资料能够掌握火候,赶上需要,就能起到雪中送碳的影响。

如果赶不上时刻,即使资料搞得再好,也是雨后送伞,起不到影响。

这与我们的报表时效性是一样的。

因此,密切注意党的方针政策,注意党的中心职业,注意经济提高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难题。

这样,在编写统计分析报告时,就能做到想法敏锐,抓住战机,使统计分析报告更好地提高影响。

4、统计分析报告要做到数字与见解的统一。

5、统计分析报告要敢于实事求是。

6、统计分析要有准确性。

7、统计分析报告要做到大中合,灵活多样。

统计分析报告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千篇一律,加以限制。

大报告内容全面,分析难题深入;小报告反映难题及时,机动灵活。

一般来讲,综 合分析、专题分析、 统计预测适合于大报告,进度分析、统计调查适用于小报告。

一篇统计分析是大是小,要根据内容确定,量体裁衣。

在编写统计分析报告时, 应当尽量避免一些通常容易产生的毛病,主要有十个方面,也称“十忌”:一忌数字不准情况不实;二忌针对性不强,不能适应领导需要;三忌春暖送寒衣,时时境迁;四忌满篇数字,没有见解,或者满纸概念,没有材料;五忌油水分离,见解和材料不统一;六忌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七忌报喜不报忧,不敢反映难题;八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九忌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十忌穿靴带帽,套话连篇。

三、谈谈农产量增减分析报告写作中应注意的几点 一般来讲,产量的增减变化与面积变动、种植作物品种结构变动和单产变动等影响有关系,而这些变动又是和农事活动、科学技术、天然气候、生产条件等影响密切相关。

因此,进一步分析各个影响与农产品产量增产变化的相关影响是特别必要的。

1、从气候影响方面进行分析。

在对比分析产量增减的同时,应对作物生长期间的气候影响加以比较,弄清产量增减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比如分析早稻产量和气候影响的关系,可以分析五月二十日以后的积温和日照时数。

一般地讲,积温比往年高,日照时数比往年长,有利于早稻增产;也可以分析早稻抽穗、扬花期的降水、日照情况,两者适宜,有利于早稻增产;如若过多或过少,则会影响产量;还可以根据历年气象资料和产量资料,建立相关数学模式,进行气象产量动向预测,从气候的角度,说明产量增减的程度。

2、从生产条件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生产条件的技巧,可以比较人平均占有固定资产、户平均拥有耕牛、农具,亩增均占有机械,亩平均使用肥料数量;可以分析水利设施状况,抓住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生产提高的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动用改善生产条件的数据,阐明产量与条件的相依关系。

3、从技术改革方面进行分析。

农业生产技术改革是促进农业提高的一个重要影响。

在分析农产品产量增减变化情况时,必须重点分析生产技术推广的情况。

可以从改革耕作制度、推广优良品种、改进施肥技巧、开展优势利用、实行科学管理、普及农业科学技术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如你县市今年早稻推广旱育稀植和抛秧技术面积比较大,对早稻增产丰收起到了促进影响,那这个影响就一定不能漏掉。

4、从植物保护方面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植物保护以及搞好病虫防治职业对农产品产量的影响。

5、从资源利用方面进行分析。

主要是动用资源利用程度指标,分析耕地、水面、山地等天然资源的利用情况,说明与产量变化的关系。

6、从方针政策方面进行分析。

党对农村的经济政策,是提高农业生产的强大动力,是关系农产品产量增减变化的重要影响。

在分析时,可以研究通过贯彻党的政策对农业提高的促进影响,运用典型事例分析说明。

如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实行保护价收购、土地延包等政策,均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产生重大影响。

当然,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没有固定的模式,正所谓条条大路通北京,只要不断的积累摸索,大胆操作,就一定能够随心应手。

因此,本人在这里所讲只起些抛砖引玉的影响,如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批平指正。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