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种植技术 果蔬种植产业旺 农民增收路子宽 果蔬种植技术培训辅导班

    “我们现在雇的工人,很多是来自合浦县党江、沙岗等镇的群众。”近日,在位于银海区福成镇福成机场附近的三合口农场某子姜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覃友端告诉记者。

    当时正值小棚种植子姜第一批集中上市以及第二批子姜集中种植,人工要得急。由于当地工人有限,为抢抓有利时机,覃友端经过多方联系,到二三十公里之外的合浦党江、沙岗等乡镇找村民前来帮忙,才解了燃眉之急。

    覃友端是三合口农场第一批尝试种植子姜的群众,种植经验丰富。去年底,他比以往更早种植了第一批子姜,没想到,8亩多的子姜让他一下子赚了20多万元(每亩产量1500公斤,每公斤收购价达到40多元)。“我后悔种少了。”说起收入,覃友端直拍大腿。为了能赚个好价钱,他立即张罗第二批约50亩的子姜种植,没想到当时正处于大棚果蔬集中上市季节,要想大规模请工人很难。后来,他通过朋友介绍,请了一批党江、沙岗等乡镇的村民前来种植子姜。

    这些村民自带中午盒饭,来到覃友端的子姜种植基地务工。“刚开始,我担心他们没有经验,但一番劳作下来,发现他们的种植技术也很好。”覃友端介绍说,近年来,合浦县沙岗等乡镇陆续引进了大批大棚果蔬企业,为周边村庄培养了一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这些工人来到三合口农场后,很快就能适应新的职业岗位。

    来自党江镇的一名苏姓村民告诉记者,虽然每天要骑着摩托车来回跑四五十公里,但福成镇三合口农场收入相对更高,因此他们都愿意过来务工。据了解,党江镇、沙岗镇一带虽然有不少水产品加工厂和大棚果蔬企业,但企业用工岗位有限,不能完全满足两地村民的就业需求。在福成镇三合口农场等地,女工每天可以挣160元、男工可以挣200元。

    福成镇松明村一个种植200多亩大棚的苏姓种植大户也聘请了大量来自党江、石康等乡镇的群众。“比如,在收获甘蔗季节,本地农民普遍都种有大量的甘蔗,自家的劳动力还不够,哪有多余的人手出来打工。”这位种植大户说,每逢农作物种植、收获季节,每天要用上百名工人,只好从其他乡镇调入熟练的工人。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去年底,北海全市大棚设施面积已达5.4万亩,居广西第一。同时,子姜产业面积也超过1万亩。在大棚设施产业的主要分布区,劳动力缺乏成为当地比较突出的现象,而周边乡镇劳动力的涌入,不仅保证了当地大棚农户用工需求,也解决了用工荒的难题,促进了周边乡镇群众增收。

  • 来源:北海日报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