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登高望远?
登高望远
[dēng gāo wàng yuǎn]
出处
《荀子·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吕氏春秋·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释义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登高望远和高瞻远瞩的区别?
高瞻远瞩与登高望远的意思、出处不同。
1.意思
高瞻远瞩:瞻:视,望;瞩:注视。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登高望远: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2.出处
高瞻远瞩出处: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释义:凡是闭塞视听,思想僵化,不能高瞻远瞩博览古今的人,就像死人一样。
登高望远出处:《吕氏春秋·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荀子·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杜甫《登高望远》的诗句?
杜甫没有一首叫《登高望远》的诗。
他写的关于“登高望远”的诗是《登高》,原文如下: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赏析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古人登高望远的寓意?
寓意:家人无恙。
登高的意思就是登高望远,在古代,每逢九月初九,都要举家登高望远,登高传说是为了避灾,因为有民间故事讲到,古时曾有一家人在九月九佩戴茱萸登山,回来后发现家中牲畜皆亡,唯有登高远走的家人无恙。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登高望远举重若轻什么意思?
登高望远: 登上高处,视野可以广远。比喻境界越高,眼光就越远大。意思是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举重若轻: 举起重的东西好像很轻的样子。比喻处理艰难问题或进行繁重的工作时,都显得很轻松。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和处理困难的问题。
回答完毕
登高望远、居安思危是典故吗?
是典故。
居安思危: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居安思危的典故 :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家能够取消攻打的念头。其他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并不想得罪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为了答谢晋国,于是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作为贺礼。收到这份礼物之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这件事的大功臣魏绛。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很强大,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此而大意,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先做准备,以避免失败和灾祸的发生。”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之后,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登高望远: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登高望远:
出 处: 《荀子·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吕氏春秋·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讲故事大全,所因便也。”
登高望远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意思: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出处:
《荀子 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吕氏春秋 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高”,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gāo,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高”的基本含义为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如高峰、高空;引申含义为高度,如高级、高考;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如高质量、高消费。
在现代汉语中,“高”还有空泛,不切实际的含义,如高言。
登高望远怎么造句?
1、重阳佳节,一片思念飘予君,片片都是情深深;身插茱萸,一丝牵挂赠予君,丝丝都是情浓浓;登高望远,一份祝福送予君,份份都是情真真;重阳节愿君好运相伴,吉祥如意。
2、秋天正是爬山的好季节,天高云淡,登高望远,不仅能怡神养性,更能强身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