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身世?
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据说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后成为曹腾养子并改姓继承侯爵。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 魏武帝曹操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能臣,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公元184年曹操于汉末黄巾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吕布、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
公元201年在仓亭(今河南管县东北)以“十面埋伏”之计再次击破袁绍大军。
公元207年12月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
公元208年,成为东汉政权丞相。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在赤壁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
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
公元212年攻占阳平关,击败、降服了汉中张鲁,至此,三国鼎立之势基本成型。
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王,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操去世后被葬于高陵,今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于2009年12月27日得到考古确认
曹操的事迹有哪些?
感谢提问。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曹魏政权的主要奠基人,自小成长于宦官之家,曾担任过丞相,死后被其子曹丕追封为魏武帝。
曹操的一生比较传奇,事迹也很多,主要有:
1、曹操献刀。曹操早年跟随王允,王允对汉室很忠心,为了除掉董卓,王允与曹操商议,由曹操借进献七星宝刀的名义,行刺董卓,结果在曹操拔刀时被董卓发现,曹操遂将七星宝刀献给董卓,并趁其不注意逃得性命。
2、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争夺河北地区而发生的一场以弱胜强的战役。曹操以降将关羽斩杀颜良,乱军斩杀文丑后(演义里是关羽斩杀),双方在官渡进入相持阶段。而袁绍谋士许攸投降曹操后,向曹操进言奇袭乌巢,袁绍大败,河北自此归于曹操。
3、煮酒论英雄。彼时刘备寄人篱下,时刻担心被人加害,因此每日在家种地用以掩饰自己。曹操派人请刘备过府吃酒。席间二人谈论天下英雄,刘备列举了当时的天下英杰,均被曹操否定,并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以为曹操看出了自己的谋算吓得掉了筷子,曹操于是对刘备放下了戒心,而刘备也加深了脱离中央朝廷的决心。
4、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渐渐的将重心转移到南方,而南方的孙权和刘备迫于压力,联合在了一起抗击曹操。双方在赤壁两岸对持,互不相让。而庞统在向曹操献了铁索联营计策后,周瑜利用火攻大破曹军,曹操也丧失了一次绝佳的统一天下的机会。
曹操简介,祖籍?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时期魏国奠基人,太尉曹嵩之子。
谁有曹操的最详细介绍及他的作品阅读?
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薤露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袅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曹操何许人也?
曹操(155~220),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的祖父是东汉末年很有权势的中常侍曹腾,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长期以来搞不清楚,西晋时期写作《三国志》的陈寿就说“莫能审其(曹嵩)生出本末”。曹嵩靠着自己的好养父,先后做过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一类高官。
曹操一生?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三国志》称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熹平三年(174年),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光和元年(178年),曹操因堂妹夫濦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其后,在洛阳无事可做,回到家乡谯县闲居。
光和三年(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
中平五年(188年),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登基,何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想趁灵帝驾崩、宦官失势之机诛灭十常侍,于是何进便召时任并州牧的董卓进京,胁迫何太后同意。
然而此举打草惊蛇,董卓尚未抵达京城,何进已被宦官下手谋杀。同年九月,董卓入京,执掌朝政,把汉少帝废为弘农王,而改立其弟陈留王为汉献帝,又派人把弘农王母子毒死,自称太师,专擅朝政。
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洛阳东)。 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袁术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任代理奋武将军,参加讨董军。
初平二年(191年),曹操在东郡大败于毒、白绕、眭固、於扶罗等,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
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治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兖州牧。
初平四年(193年)春天,曹操在匡亭六百里大追击大败袁术、黑山军、南匈奴。徐州牧陶谦率军攻入兖州南部的任城,曹操率军征讨陶谦攻克徐州十余城。
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迎汉献帝。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讨伐张绣。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派史涣、曹仁击破张杨旧部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
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曹操自率军屯于官渡(今中牟北),准备迎击袁绍。
官渡之战,曹操击溃了最大的敌人袁绍,由他统一北方已是大势所趋。官渡之战也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攻灭高干,平定并州。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为了肃清袁氏残余势力,也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决定远征乌桓。
建安十三年(208年),开辟玄武池训练水军。六月,曹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基本平定北方后,兵锋转而南向。
七月,进军南征荆州刘表。八月,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接任荆州牧。九月,曹操大军进至新野,刘琮以为无法抵挡,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
十一月孙刘联军大败曹军,舟船被烧。曹操率军从华容道(今湖北监利西北)陆路撤回江陵。撤军北还。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开始对关中用兵。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见刘备已取得益州,而汉中是益州门户,“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刘备必然要攻取汉中。于是曹操抢先一步,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刘备自阳平关南渡沔水(今汉水),依山而进,驻军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夏侯渊出兵与刘备争夺地势,被黄忠斩杀,曹军大败。
之后,曹操亲率大军来夺汉中,但是刘备坚壁不出,曹军与刘备军相距数月,无利,遂放弃汉中。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