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什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这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学习和践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其实是一个递进关系:要成为“文”人,不仅要聪明,而且还要勤奋,同时还要做到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且不以为耻。一个人如果既聪明又好学,就会拥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就会向各种人请教和学习,包括不如自己的人,并且不觉得丢脸,反而觉得特别开心,因为他通过请教学习,学到了更多得到了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什么意思?
答:
1.敏而好学。
详细解释:
发音mǐn ér hào xué
释义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出处
《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例句
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年十二则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近义
不耻下问学而不厌勤奋好学
2.不耻下问。
详细解释:
发音bù chǐ xià wèn
释义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出处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例句
不耻下问是一种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近义
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
反义
好为人师骄傲自满有问必答神气活现
不耻下问的主人公是谁
1、不耻下问是孔子说的,但是描述的对象是孔圉,后人尊称为“孔文子”。所以《不耻下问》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孔圉。
2、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孔文子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不知则问不耻下问出自哪里
不知则问,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由孔子生前的话语从而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什么意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其由来为:尽管孔文子德行不佳——“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疾通于初妻之娣,文子怒,将攻之。访于仲尼,仲尼不对,命驾而行。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遗室孔姞,但是仍然被谥为“文”,这不免让子贡感到疑惑。而孔子对错分明,不否定他的难能可贵的优点。告诉子贡他的谥的来由——虽然他聪敏而地位高,却不耻于下问,这是常人所不及的。
如何理解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耻: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什么为耻。下,问题比自已地位低,就是低下和差的意思,但是这个低下和差不是对别人的低下,而是把要请教的人提高,把自己放低。你向别人请教问题,那他就是你的老师,哪怕是再简单的问题,只要别人理解,而你又不知道,哪怕你是这个问题所涉及领域的专家,却也恰恰不会,就该去问。这样理解也更好的解释孔子说的:“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寓意:现代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的意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却好学习,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历史例子
卫国大夫孔圉:其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地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明白。
敏儿好学不耻下问的作者是谁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汉族。
2、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3、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上本是宋国贵族,他的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国内乱中被杀死,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追杀,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逝世,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4、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不耻下问的反义词
不耻下问的反义词:
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师心自用、自以为是。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骄傲自满:看不起别人,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居功自傲: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
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孔子不耻下问说明了什么道理
孔子不耻下问说明了要谦虚好学的道理。
不耻下问,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出自《论语·公冶长》。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成语也出自晋·皇甫谧《高士传·挚恂》:“既通古今而性复温敏,不耻下问,故学者宗之。”
表示人不耻下问的词还有那些
1、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2、虚怀若谷: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3、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4、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5、废寝忘食: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